
1. 动力电池回收蓝海破冰指日可待
4月17日至18日,第七届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再生暨二次电池回收与再生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动力电池回收关键症结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副巡视员、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黄建忠表示:当前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步入一个重要的攻关阶段。表现为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无论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还是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置、综合利用,都还处在一个扶持及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阶段。
第二,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如何采用标准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产品结构设计,加强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如何建立起以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各种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这三个关键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上的主要症结。
在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方面,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置、综合利用,都还处在一个扶持及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阶段。此前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整车厂难以对所有已售车辆的动力电池做到从新车出售到最终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回收资质,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而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方面,中国环境科学院王红梅比较有经验,她曾主持生态环境部“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相关政策制定工作。她指出,废旧铅酸电池的管理,目前主要还是集中于工业的危险废物,对民用品的危险废物管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她建议:“总体上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编码规范,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系统,监管整个流向,最终打造生产回收再生之间的闭路循环,真正延伸污染责任至消费者,建立民用危险废物管理新模式。”
电池回收市场蓝海,待完善回收产业链实现破冰
从电池的使用寿命来看,首批电动汽车运行里程已超20万公里,符合退役电池的要求,部分动力电池开始进入报废期。报废期的到来也给电池回收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据了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18年开始爆发,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超五十亿元规模,到2020年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311亿元。
为加强废旧电池的回收,今年2月底,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而面对市场蓝海,锂电相关企业也抓紧机遇,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国轩高科此前曾表示,已成立电池综合回收的相关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回收利用生产线。
此外,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在探索完整的锂电池绿色产业链。此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表示,动力电池从汽车上退役后,放在其电池储能系统中进行梯次利用,梯次利用后会将电池进行拆解和电池材料回收。
2018年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元年。对此,中国电池联盟秘书长王超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快速发展,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方期待,但是还应从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行业趋势。一是动力电池达到退役年限,逐渐扩大的市场刚需;二是“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80%将面临退役”等政策,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和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带动行业快速前进。
虽然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但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很多企业选择交给第三方的专业回收动力电池方处理。电池回收的蓝海已有雏形,只待回收技术的成熟来完成破冰。
2. 比电动更值得期待 氢燃料电池车解读及展望
在许多车企都致力于电动车领域之际,丰田可谓是另辟蹊径,因为他们很早就踏上了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之路,而且几年前便发布了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他们看重的是这类车环保的排放,以及多样化的能源获取方式。
其实除了丰田,同样有许多车企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不遗余力。比如现代就在前几天邀请了国内多家媒体,赴韩试驾了氢燃料电池车型现代NEXO。那么在看似未来大好的情况下,氢燃料电池究竟有哪些优势,而且发展之路上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下面笔者就将带您一起解读展望氢燃料电池车。
氢燃料电池 类似一个小型发电站
氢燃料电池汽车驱动能量源自氢元素,氢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通过核心部件燃料电池进行化学反应发电(注意不是单纯的燃烧),从而再用电力驱动车辆。所以氢燃料电池车本身也是EV车型的一种。
氢燃料电池车的四大核心部件为:储氢罐、电动机、燃料电池和高电压电池。储氢罐负责储存液态氢,燃料电池负责发电,高压电池负责调至驱动电机所需的电压,电动机负责驱动车辆。
氢燃料电池车有哪些优势?
几分钟加满氢燃料
另外,氢燃料电池的使用也相对方便,根据目前已经上路的现代NEXO和丰田Mirai来看,它们的续航里程与汽油车相当,基本都超过了500公里续航。而且加氢时间往往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快速加满。
排放只产生水
相比传统燃油车,使用氢气发电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因为氢燃料与氧气反应后除产生能量外,剩下的就就只有水了,真正实现排放无污染的目的。
转换效率很高
除了排放环保,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总转换效率也很高,几乎处在45%~60%之间。虽说这与电动车相差不多,但比传统燃油车的热效率(35%左右)确实要高出不少。
氢燃料获取途径较多
相比目前电动车主要依赖的火电,氢燃料的获取途径就要更丰富了,比如可以通过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工业副产品、自然能源、甚至下水污泥中都可获取。
而且根据壳牌与ITMPower(英国能源储存和清洁燃料供应商)的合作来看,完全可以通过相关设备电解水获取氢气,只是电解需要大量用电,目前来看并不是最佳方案。
优势多多 但氢燃料电池车并非一帆风顺
安全问题首当其中
氢燃料电池也遇到了诸多阻碍,首当其冲的就要算是安全问题。我们都知道氢气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气体,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爆炸。诸如1937年美国氢气飞船辛登堡号氢能源事件等等,都让人们对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极大不信任,导致了氢能源汽车的普及变得更加困难一些。
好在储氢罐与我们熟知的LNG(液化天然气)汽车很像,改造技术和使用经验都并非空白,这些将对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带来很大帮助。
加氢站普及难题
虽说仅需三分钟就可以加满,但究竟去哪里加注氢燃料,成为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在国家力推电动汽车的大环境下,确实很难再去投入大量精力普及氢燃料补给站,那么这也是氢染料普及遇到的又一大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在安亭建成了首家加氢站,未来还会落户常熟,不过这些都是以车企的研发用途为主。如果未来技术和成本得以控制的话,那么才会涌现出更多加氢站。
制造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
较高的制造成本与技术要求,也是氢燃料电池车型发展的又一大阻碍。不过随着技术普及,未来氢燃料电池车的制造成本肯定会有所下降。
其实这就好比当初价格高昂的电动车,随着电池包的成本得以控制,以及技术门槛降低,如今的价格已经变得非常亲民。
氢燃料电池车现阶段应用场景还很局限
和最初的电动车一样,氢染料电池车型目前比较适合在公共用车试运行,比如机场摆渡车、公共汽车这种便于拥有固定燃料补给站的车型,都比较适合氢燃料电池车。